您的位置-首页-调研视察
 
关于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问题的调研报告
来源:    作者:    时间:2015-08-03 【字体:  】 【关闭
关于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问题的
调研报告
 
 (2015年7月16日)
教科文卫委
 
   农村环境卫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上半年,按照区政协今年的协商工作计划及工作要点,区政协组织与农村环境卫生有关的部分区政协委员和区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在陈志勇主席和马学副主席的带领下,就如何加强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调研。调研过程中,实地调研了我区3个镇的部分村屯,并组织3镇及部分村、区市容环卫局、区爱卫办、区农村环卫站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座谈会;组织调研组部分成员先后赴安徽省当涂县、吉林省通化县进行学习考察;通过网络和报刊杂志等媒体,广泛搜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先进经验。在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梳理问题、分析原因,并研究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基本情况
   我区3个建制镇共16个行政村、101个自然屯,农村常住居民63958人,流动人口46250人,农村区域企业200多户,全区农村日产垃圾160吨。近年来,我区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区、镇、村三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组织机构,制定出台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方案》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实行区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领导包屯的包保责任制。今年3月,区政府决定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职能由区农业局调整到区市容环卫局,并对绕城高速以内区域实行城乡一体化保洁。
   二是加强环卫设施建设。近年来全区共投入2000多万元,购置了37台环卫保洁车辆、440台环卫手推车、3台挖掘机及440套清扫工具,修建垃圾堆放池160个,建设垃圾移动箱站11个。
   三是实施长效化保洁机制。成立了440人的农村保洁队伍,实现了村村有保洁队、屯屯有保洁员。建立并实行了“户定点、屯保洁、村收集、镇管理、区统运”的长效化保洁机制。每年集中开展多次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整治城乡结合部、出城口等重点部位。
   四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将村保洁经费、保洁员工资、设施和设备投入等列入预算,区财政投入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的经费逐年增加。从2012年开始,区财政每年预算资金400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二、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存在问题及成因
   虽然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整体较好,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调研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垃圾未及时清运。有些地方垃圾成堆,柴草和塑料袋遍地;有些企业和小作坊生产性垃圾乱倒;有些村屯垃圾经常露天焚烧。二是环境秩序混乱。一些村屯建筑材料随意放置、柴草乱垛;有些规模养殖户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未做无害化处理。三是污水未经处理。生活污水乱倒、乱排,企业和小作坊生产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沟、水库。四是基础设施缺乏维护。城郊结合部一些道路下水不畅,路面破损严重,雨后积水难行;有些村屯路边沟年久失修,水流不畅;有些垃圾堆放池围墙倒塌;有些垃圾清运车辆严重损坏,无法使用,等等。综合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不强。一方面,一些镇村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环境就这个样”的想法在少数基层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临时应付的思想比较严重,存在为检查而突击整治的现象;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村民没有养成公共卫生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一些村民垃圾乱丢、杂物乱放,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
   二是设施建设不到位。有些村屯无垃圾堆放池,有些村屯的垃圾堆放池没有及时维修,垃圾移动箱站数量不足。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垃圾收集车辆数量不足,无垃圾装载设备。有些村屯道路养护不及时,一些道路路边沟建设不规范。
   三是经费投入不足。我区农村应保洁面积300多万平方米,尤其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多,产生生活垃圾量较大,同时外卸到我区农村的垃圾量也较多。区财政每年投入400万元,支付保洁员工资和环卫车辆费用尚且不足,既没有资金进行彻底的集中整治,也缺乏日常保洁、设施设备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四是缺乏环境卫生规划。目前,我区农村普遍缺乏村庄规划,有些即使有规划,也缺少环境卫生内容,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家畜饲养、垃圾处理等农村实际问题,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没有得到落实。
   三、加强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我区科学合理制定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近期计划和中、远期规划,不断加强我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近期主要抓好环卫保洁设施设备更新维护、垃圾移动箱站增设、村屯道路及路边沟维护等工作,中期主要抓好规划编制、村规民约制定、水源地保护和绕城高速以内城乡一体化保洁等工作,远期主要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绕城高速以外城乡一体化保洁等工作,长期抓好资金持续投入、监督管理、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等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坚持规划先行。编制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要求,突出抓好镇村体系规划、村庄规划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划编制工作,并将农村环境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将规划编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摆在突出位置、重要位置。科学谋划统筹,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柴草和杂物堆放、畜禽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既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还有实用性。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一是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尝试采取区镇财政出资、企业和农户适当付费、村集体补贴、社会力量捐助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二是持续增加区财政投入额度。建议区财政每年拿出占我区上年度地区生产总值固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经费,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三是规范收费行为。对企业和农户的收费,建议由区市容环卫局牵头,联合各有关部门,区分近、中、远郊与商户类型,建立不同的收费标准,做到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修建垃圾堆放池,增设垃圾移动箱站,配备装载机,维修和更新保洁及垃圾运输车辆。二是村屯道路实现水泥路、柏油路硬化,按标准修建畅通的路边沟,并加强道路养护。三是实施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工程、分散式供水工程和管网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水源保护。四是普及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加强无害化厕所建造技术培训与指导。
   4.妥善处理垃圾和污水。一是及时清运垃圾。对四环路以内村屯,目前应按照城市保洁标准提高环卫保洁水平,户收户集,统一堆放,集中转运,做到日产日清;对四环路以外的村屯,因城乡一体化保洁经费较高,区财政目前还无法承受,建议暂时仍维持原有管理方式,当前着力推进垃圾堆放池、垃圾转运车、垃圾移动箱站等设施建设。以后随着我区财力的增强,四环路与绕城高速之间的村屯,3-5年后纳入城乡一体化保洁;绕城高速以外的村屯, 5-8年后逐步纳入城乡一体化保洁。二是加强污水治理。安徽省当涂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8%,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达到33%,主要是采取复合生物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进行降解、净化。污水处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我区目前的财力还无法大规模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议将污水处理纳入“十三五”规划。四环路以内村屯靠近市区,生活污水可逐步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四环路以外的镇政府驻地和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屯,建议将来单村或联村建立污水处理站。其他村屯,可先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中、远期也应陆续规划建立污水处理站。同时,在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以解决工业污水污染村庄和农田的问题。
   5.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坚持集中整治。每年春季重点解决越冬垃圾、残冰杂物,夏季重点解决乱倒垃圾、残土杂物,秋季重点解决柴草乱堆、白色污染。二是制定村规民约。通化县快大茂镇新开村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村民公约》,对村民参加卫生活动、“门前三包”、畜禽养殖、道路整洁、垃圾分类、严禁焚烧秸杆及卫生评比、违约责罚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以加强本村环境卫生。伊通县营城子镇14个村、公主岭市双龙镇兴林村等地,也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不文明不卫生行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实现农村环境整治村民自治化,对于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持续长效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区各村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村规民约。建议各有关部门,指导各村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农民自治,使我区农民自觉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三是加强监督管理。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维护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妥善处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养护树木花草,美化环境。建议各镇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员,对乱堆粪便、垃圾、柴草,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由镇政府责令改正或处以罚款。四是建立奖惩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以月度考核及平时检查为依据,按月对各村进行奖励。因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和商贩较多,产生垃圾量较大,环境卫生保洁难度大,因此建议根据行政村与市区距离远近划分奖励档次,制定不同的奖励标准。同一档次每月奖励资金总额固定,好的多得,差的少得,提高各村环境卫生整治积极性。同时,建议实行投诉举报奖罚制度,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制定奖罚标准,请社会各界群众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举报。举报属实的,对被举报单位进行罚款,并将罚款用于对举报人的奖励。五是强化督促检查。一方面由区市容环卫局联合有关部门,通过月度考核和日常检查,评出环境卫生好中差村,每月按考核结果兑现奖励资金。另一方面由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督查,并定期通报。
   6.广泛开展宣传和引导。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需要长期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通过经常发放宣传单(册)和简报,悬挂横幅、刷写标语等形式,并充分利用短信、微信、宣传栏、文化墙、大型户外广告牌匾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强化农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二是把农村环境卫生宣传与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环境卫生好家庭评选活动,通过评比,激励和引导广大村民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治理,形成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